科技動態

晶片短缺成國安危機 威脅至2022年

游可欣
2021/04/26
Spectr News Theme

台灣數位匯流網記者游可欣/綜合報導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指出,全球晶片短缺,影響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生產鏈,分析人士說,這種現象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至2022年,這個問題突顯了中美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對全球化的供應鏈的破壞性影響。

由於晶片短缺而導致價格上漲,分析師表示,如果產能緊縮持續下去,一些低利潤的消費品,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開始出現價格上漲,此外,分析師還指出,晶片短缺的主因是美國與中國間的技術緊張,這改變一些行業的慣例,而美國的制裁,也讓華為等中國技術公司庫存供過於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華爾街日報》報導,諮詢公司AlixPartners表示,由於供應緊張,今年全球汽車行業的汽車產量將比最初計畫的少150萬至500萬輛,分析家預測,這可能會增加消費者的汽車成本,並威脅到成千上萬美國人的工作。

三星首席執行長高東真(Koh Dong-jin)警告,由於晶片短缺,第二季度生產可能出現問題,他表示,「三星可能不得不將高端智慧型手機的發布推遲到明年。」

家電製造商LG表示,晶片短缺尚未影響生產,但LG坦言,「這是一種風險。」LG表示,「我們正在密切關注這種情況,如果出現任何問題,任何製造商都無法擺脫這一問題。」

BBC》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還將這視為長期問題,並在日前與企業領導人在白宮舉行會議,敦促他們成為世界晶片的領導者,白宮表示,這是「當務之急」。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說,「全球製造能力的75%位於東亞,台灣的台積電和韓國的三星是主導者。」歐洲也希望在當地生產更多的晶片。

美國商務部長稱晶片短缺成國安的危機

彭博社》報導,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基礎設施計畫聽證會上,對參議員說,由於缺乏半導體生產,美國完全依賴中國、台灣生產半導體,美國面臨著「國家安全」危機;吉娜.雷蒙多20日(美國當地時間)表示,「現在說我們的供應鏈存在危機,這並不誇張,並存有國家安全風險和經濟安全風險。」

半導體行業協會和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2020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半導體製造業的份額從1990年的37%下降為至今的12%,國家反情報與安全中心代理主任邁克.奧蘭多說,「由於汽車行業的半導體短缺,迫使汽車製造廠放緩,這使美國公司意識到供應鏈的脆弱性。」

 

訊息來源:彭博社BBC華爾街日報南華早報

圖片來源:取自授權素材pixabay、pxfuel、freepik、TDC NEWS製作

更多台灣數位匯流網報導
晶片荒、減少依賴中國 全球科技版圖快速移動
美台聯手抵制中國企業 美日結盟5G電信市場

【讀者投書】

台灣數位匯流網歡迎各界踴躍發聲,來稿請寄至tdcpress.com@gmail.com,並請附上姓名、聯絡方式、職業與簡介。本網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之權利,本網不支付稿酬,且文責自負。

【請標明原文出處與原始連結方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