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國家隊純網銀 將來銀行為何跌得一臉灰土?

文/李齊曼
台灣才要進入純網銀戰國時代,號稱國家隊的將來銀行卻無法通過測試,拿不到金管會的許可執照,然而,半途卡關的將來銀行內部問題重重無法經起考驗,也早已甚囂塵上。
將來銀行總經劉奕成請辭總經理一職,這是將來銀行籌備處核心成員莊瑞德離職後,第二名高層求去,但也才引發外界關注,另外兩家樂天、LINE純網銀已順利通過金管會核准,且已開門做生意,將來銀行內部問題不斷,資訊長後來接受媒體採訪,證實外界疑慮。
即便將來銀行也對外聲明指出,將來銀行資訊系統及資安議題,配合金管會相關規定,嚴格把關資訊系統的穩定性及安全性,並確保資訊安全落實,在系統開發、流程設計上,盡力做到完善的資安管理。且超前部署,取得ISO 27001資訊安全標準、個資保護標準認證BS10012;通過行動應用APP基本資安檢測L3合格。
而這一連串聲明似乎仍無法停止外界對將來銀行的負面評價。2020年1月31日,將來銀行正式取得經濟部核准公司設立登記,大股東有兆豐銀行、中華電信、新光人壽等電信、金控、壽險龍頭,資本額100億元,剛開始來勢洶洶,但是一年後,仍無法通過金管會各項測試,拿不到許可,這意味著公司將持續燒錢,讓外界對將來銀行的「將來」更加擔憂,畢竟財政部透過兆豐銀、關貿網路兩家公司也投資不少,而問題層出不窮的將來銀行背後還有交通部持股的中華電信成為最大股東。
爭議事件從將來銀行被媒體揭露委託企客處與中華資安設計的核心系統,因內部單位之間互鬥,連續2度無法通過金管會測試,所以卡關,26日資訊長周旺暾親上火線,接受媒體專訪,從內容發現,問題可能不只資訊系統而已。
總經理辭職 資訊長受訪曝露問題很大
周旺暾向媒體表示,「去年4月,正是將來銀行建置機房的時候,當事人則以為只是諮詢而非指派工作,導致有些交辦任務落空無人處理,但又沒有立刻追蹤到這類情況,甚至產生了一些衝突,造成初期內部部分成員的不適應。」
將來銀行的APP和後台之間的問題也被媒體點名,將來銀行自行開發,卻和後台串接出問題,周旺暾在受訪中僅稍做描述。
然而,外界恐怕更想知道這個國家隊的將來銀行除了有富爸爸資金相挺,更擁有引以為傲的電信、數位技術能力,怎麼會無法通過測試?一位銀行界資深經理這樣說:「將來銀行有兆豐銀、中華電信,不是說很多人做過網路銀行、數位發展,很有銀行經驗嗎?對台灣金融法規應該比沒在台灣開過銀行的外商LINE、樂天清楚,怎麼到現在嚴重落後?」
缺乏金融底層系統專業 將來銀行起步艱難
業界人士指出,將來銀行第一個問題是,雖然許多成員來自於其它金融機構,但對「從0到1去設立一家銀行,是缺發經驗的。」他表示,要建立一家銀行非常複雜,底層的核心系統非常重要,台灣過去大規模成立新銀行,是1992年前後開放新銀行牌照當時,快要30年了,很多所謂的高階經理人一進入銀行的時候,那些底層參數、法則都就設定好,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回事。
「回想一下,這幾年也只有王道銀行成立時打造過底層核心系統,富邦銀有換過一次血,雖然出了一點狀況,後來還是穩住了,底層系統是非常複雜的。」業界人士對將來銀行裡面的專業度提出很大的質疑。
他表示,很多銀行的數位金融部門建置網路銀行,做過APP,但都是在底層系統已經建立好的情況下才能成功發展,即便這樣,還是有銀行跌跌撞撞。現在新純網銀,很可能面臨客戶端手機上改了名稱,如果各系統串接沒做好,可能客服系統還是舊的名字,然後從網路轉帳找不到人。
「從周旺暾的回答內容來看,問題挺大的。」一位銀行經理人說,如果將來銀行一開始在系統建置的時候,對資訊公司一直提不出需求,資訊公司又自己堅持先做,開發部門又堅持APP要自行開發的話,未來根本沒有介接整合的溝通,各做各的,最後就出大問題。
國家隊的將來銀行因內鬥、搶資源而無法營業?
業界高階經理說,「三十幾年前開放民營銀行那一波也沒發生過這種事件,台灣的純數位銀行也不是這三家才開始,王道都開業幾年了。」他還說,金管會審查營業許可的重點是客戶權益是否保障、帳務是否正確、作業是否合規、申報是否如實、內稽內控是否確實、系統是否符合資安規範;反觀,樂天、Line Bank從提供開戶、匯款的基礎功能來開行,竟然比台灣本地人、本地公司、本地銀行主導的純網銀更符合台灣法規要求,是日本人、韓國人太厲害?還是所謂國家隊只專注在內鬥、搶座位、搶資源?
牌照卡關 中華電、兆豐金股東群虧損被迫拉長
目前劉奕成已辭職,將來銀行也在等待金管會新的指示,過去韓國的業者在當地開幕後,盡全力銷售,也得3年後才損益兩平,當金管會越早核發執照給將來銀行,中華電信、兆豐銀、凱基銀、新光人壽、全聯、關貿網路的投資,也才能早點回本。
圖片來源:翻拍自將來銀行、取自授權素材pxfuel、freepik、TDC NEWS製作
更多台灣數位匯流網報導
跨業組純網銀!公平會不禁止連線、將來結合案
純網銀開戰!LINE Bank正式取得營業執照
【讀者投書】
台灣數位匯流網歡迎各界踴躍發聲,來稿請寄至tdcpress.com@gmail.com,並請附上姓名、聯絡方式、職業與簡介。本網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之權利,本網不支付稿酬,且文責自負。
【請標明原文出處與原始連結方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