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

憑本事競爭,不需要公廣神主牌!

鄭自隆
2021/03/08
Spectr News Theme

文/鄭自隆

誰都不能反對華視競逐52頻道,但華視要憑自己的本事,而不是公廣招牌,公共電視設立的目的是服務觀眾與產業,哪有打著公廣招牌與商業電視台競爭的道理。

若不是NCC主委公然宣稱「要給公廣集團一個機會」,而是華視主動宣布參予角逐,誰都會樂觀其成,後續的媒改團體聲明居然也是呼應官方的講法,而不是華視新聞有何耀人的優點,僅說華視「拒絕置入性行銷,也不會為了收視率考量而製播羶色腥新聞」,並不足以說服人。

《電視節目廣告區隔與置入性行銷及贊助管理辦法》第7條,已明確規定新聞節目不得為置入性行銷,這是各家電視台都必須遵守的通則,並非華視獨有,至於「不製播羶色腥新聞」的宣稱,難道是在暗示競爭對手的台視「有製播羶色腥新聞」,這可是不負責任的指控。

媒改團體向來反對「黨政軍介入媒體」,如今卻樂於呼應官署的聲明,是昨非今是?

華視、台視的新聞表現都不差,兩台都是選題嚴謹、內容乾淨,但為甚麼收視率就差那麼多,一方面是經營團隊,自2006年台視民營化,華視被併入公視後,命運的青紅燈已經決定;台視民營化,每一分錢都和老闆口袋息息相關,當然銳意經營,也維持經營團隊的穩定,目標明確;華視則是鐵打衙門流水的官,董事長由公視董事長兼任,董事的組成大部分也由公視董事派任,公視董事選拔社會賢達,然而素負清望卻未必有媒體經營經驗,董事會闔各言爾志,常常一句天馬行空的建議,經營團隊就要忙好幾周;而且盈虧都和董事無關,華視虧再多的錢,只是帳面的數字,董事們未必會痛。

10幾年來,華視就是這樣陷入惡性循環,越賠錢越不敢投資節目,整體頻道收視率就越差,廣告收入也日漸流失,電視收視是習慣,習慣一固定,就回不去了,品牌效應一差,觀眾就越留不住。

華視新聞輸台視的另一個原因,是前後節目的牽引效應,當台、中、華晚間新聞內容類似時,收視要好,就要靠前後節目的牽引,晚間7時之前三台都是兒童卡通,差別不大,但8點檔關係就大了,華視沒錢玩大戲,8點檔一掛點,新聞就拉不起來。

公廣只是華視的神主牌,號稱「公共媒體」,華視可沒從政府拿一毛錢,文化部的補助都是直接給公視,公視再斟酌情況,分一杯羹給華視做節目;甚至國會頻道即使都由華視主導,但公視也要抽管理費;華視要活下去,就要和商業電視台一樣兢兢業業,說是「公媒」只是天邊的彩虹,好看好聽不管用。

所以說華視要競逐52頻道,重點在於組織結構,而不是「公共媒體」這塊神主牌;華視可以勇敢競逐52頻道,但請憑本事,發揮創台的拚搏精神,早期華視在台視中視兩位老大哥的環視下,仍拚出戲劇王國的美譽,現在窮,也要窮得有骨氣,不要窮得只剩「公媒」這塊神主牌。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台灣數位匯流網》立場

圖片來源:翻拍自google map、取自授權素材unsplash、TDC NEWS製作

更多台灣數位匯流網報導
系統台別鬧了!CNN不必蹭新聞區塊的熱鬧
華視不宜攪入競逐52頻道的遊戲

【專欄評論文章.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Spectr News Theme
鄭自隆
專業領域:政府傳播、公共關係、廣告、傳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