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吉森

給誰一個機會?

何吉森
2021/03/05
Spectr News Theme

文/何吉森

元宵剛過,心緒尚處於未完全開工之際,卻被最近連續數篇對有線電視52頻道該落誰家之論辯驚醒,值此「驚蟄」節氣之日,就以此篇「開工文」表達筆者對此議題之看法。

年前筆者曾以「為什麼非華視不可?」一文表達「為什麼未來52頻位,不是應由系統業者自主決定,而是被『指定』為非華視(新聞台)不可?」,該文認為主管機關如企圖以許可裁量權引導全國各系統台協調某一特定頻道置於固定頻位上,除可能渉及公平交易法聯合行為,剝奪業者經營權外,更可能讓有線電視頻道及節目因定頻而僵化,加深「萬年頻道」之現象。並期許其反而應鼓勵系統業者本於意見市場機制規劃頻位,以滿足消費者對多元意見之需求。

主管機關最後雖援引「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申請頻道規劃及其類型變更許可辦法」第三條第四項之「整體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頻道內容之多樣性及其他公共利益」作為裁量之「標準」,回到法規範層面上。惟仍應注意此四項「不確定法律概念」僅係主管機關面對系統經營者之申請案「應綜合考量是否增進或維持」之因素,除非能逐項敘明申請案所提出之選項有明確不符四項標準之情事,否則亦不能恣意否決,如不慎將陷入過度裁量之違法困境。

目前被點名支持之候選頻道論辯,似有陷入「公廣」與「商業」頻道之爭,本文認為二選一,套句流行語,只是「小孩子的選擇」,各系統經業者所自主提出的52台頻道規劃,如能於其營運計畫中具體提出增進消費者權益、頻道內容多樣、消息來源多元等承諾者,我們全都要。如:

一、製播符合台灣觀點的國際新聞,不受限於純英美觀點之訊息,除滿足內容多樣外,亦提出批判性之多元消息來源,讓國人有更自由寬廣之國際視野。

二、於美國(華府或矽谷)、日韓、東南亞、中國、歐洲等關乎台灣未來發展的區域派駐特派員,從事調查性深度報導並追蹤。

三、強化財經、科技、環保、藝文等新聞,逐漸淘汰「三器新聞」,提供民眾正面思考與批判觀點。

四、滿足無障礙通訊傳播近用需求,製播口述影像版之重要新聞集錦,提高弱勢族群及多元文化之訊息報導,並長期深入追蹤。

如果放一條鯰魚,可改變沉痾已久之台灣電視新聞生態,那主管機關為何不在不同的系統平台上放入不同的鯰魚,以形成正向的競爭環境。不要再迷思於定頻,打破萬年頻道之局,就在此一舉。此案決定後,應再積極推動大區塊頻位規劃,解決視訊產業廣告嚴重流失,產製環境失調及傳播匯流法嚴重落後之重大問題,期許主管機關在做出公共選擇時,給台灣消費者、視訊產業及多元文化一個機會。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台灣數位匯流網》立場

圖片來源:翻拍自google map、取自授權素材pxfuel、freepik、TDC NEWS製作

更多台灣數位匯流網報導
為什麼非華視不可?
禁止台灣代理經銷中資愛奇藝之評析

【專欄評論文章.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Spectr News Theme
何吉森
專業領域:傳播政策與法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