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付費加劇有線電視產業的悲觀情緒?

蘇元和
2018/09/03
Spectr News Theme

文/蘇元和

6年前,分組付費是NCC推動開放新業者加入競爭與既有業者跨區經營的配套措施,這是NCC為了調整長久以來有線電視成批收視僵化的型態,增進消費者多元的收視選擇,被視為具有重大意義。 

然而,近年來,市場環境的變化,包括OTT進攻市場與快速成長,消費者擁有多元收視的選擇之後,引發有線電視頻道業者認為向下分組付費已是弊多於利的政策,不少頻道業者認為,NCC不應該讓分組付費冒然倉促上路。

近來業者之間議論著NCC將分組付費又要延至2020年才實施,主因是行政院與立法院高層都出面阻擋並視分組付費為爭議的政策,並要求NCC不要在選舉前推動與討論實施,因為高層的關注使得7月期間原要送進NCC委員會討論的分組付費也因此被擱置了下來。

一位學界人士表示,分組付費是很重要的政策,但當政策正確,政治卻不正確時,很明顯的是再重要的政策也不能上路,尤其是今年九合一選舉快到了。但2020年,緊接著又是總統選舉,很有可能到時候分組付費議題會再因選舉因素而又被擱置,總而言之,分組付費議題完全變成政治考量了。

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則回應表示,每年8月1日起一個月內,系統業者要送下年度的收視費率審查,分組付費延後實施主要是因2019年修收費標準時程來不及,並沒有因立法院或其它因素而延遲實施的事。

據了解,7月期間,NCC內部已有整體規劃的版本,未來實施的分組付費重點方向,在基本頻道的部分,第一組上限200元與有條件解除上限600元的限制;付費頻道的部分,鼓勵付費頻道增加多元套餐及分眾化的需求,包括:付費套餐與頻道單頻單買,頻道業者也可以自組家庭套餐。

其中,針對有條件解除上限的限制意思是指,在第一組基本頻道搭配付費頻道多元選擇若適當,第2組以上基本頻道不受上限限制。另外,若系統商願意支付頻道業者每一訂戶收視費一半以上的費用,這組售價就可以打破600元上限。儘管NCC已有整體規劃的方案,最後裁示仍須經NCC委員會討論。

不管分組付費最後何時會上場,分組付費能否為台灣有線電視產業導入正向的發展機制,那才是重要的關鍵。

分組付費造成消費者混淆  付更多卻看更少?

不過,根據國際研究機構Media Partners Asia (MPA)今年一份研究資料卻預警顯示,NCC提分組付費政策,未來消費者可能會付出更多的金額,但卻看到更少的頻道,換句話說,費率上揚和節目內容品質可能下降。而當消費者逐漸轉向使用線上影視服務後,NCC的分組付費可能對消費者造成傷害,顯示實施分組付費已無必要性。

MPA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已有72%家庭收看有線電視,相較於亞洲其他國家,台灣有線電視普及率高於韓國的67%、印度的55%、中國的53%、香港的35%、新加玻的27%與日本的14%,台灣的有線電視是亞洲成長最快的市場。

MPA報告也表示,過去以來,有線電視業者提供消費者每一個月最高不超過600元費用並可收看100個頻道,台灣消費者在現行NCC管理機制下所享有的單位價格(每一頻道)和其他市場相比已頗為優惠。事實上,台灣消費者每一頻道租金低到令人吃驚,只有新台幣5元,比新加坡(新台幣8.11元)、澳洲(新台幣13.6元)及香港(新台幣15.27元)等市場低了很多。此外,寬頻電視與服務已是有線電視的成果。

研究報告結論指出,台灣消費者在現有管理機制下所付的付費電視服務費用,低於美國、日本、及南韓等市場水平;目前台灣消費者已獲得良好的電視頻道收視服務。

分組付費恐傷害內容產業的未來?

MPA研究也說明,分組付費計畫可能讓100個頻道面臨收視戶衰退,這些內容供應商的授權費和廣告收入也將大幅減少;2017年,台灣約有新台幣160億元投資在台灣電視內容上,NCC的分組付費實施後,未來可能會對電視內容的投資和產業成長造成傷害。整體來看,分組付費將帶給台灣消費者更好的服務?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太穎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謝穎青認為,向下分組實施後,民眾會覺得付一樣的錢,但過去可以看到很多的頻道,未來變成只能看剩下不到五分之一的頻道數時,民眾會感覺享受不到如同過去高CP值的有線電視的視訊服務,那時候就可能引發民眾喊「權益被剝奪」,最後,又變成民粹的議題。

謝穎青表示,過去以來,系統業者的費率多維持在500元至600元之間,獲利模式穩定;為了全台510萬戶背後的廣告市場,不管是境內或境外頻道業者,都要擠在基本頻道裡;但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訂戶數被低估的問題,這些反而沒有在檯面上、制度改革的討論聲浪中被正視。

 

圖片來源:TDC NEWS製作

延伸閱讀,看更多:

謝穎青:有線電視成也政治 敗也政治

【讀者投書】

台灣數位匯流網歡迎各界踴躍發聲,來稿請寄至tdcpress.com@gmail.com,並請附上姓名、聯絡方式、職業與簡介。本網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之權利,本網不支付稿酬,且文責自負。

【請標明原文出處與原始連結方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