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追蹤

【頻位頻道僵化】頻道「動」輒得咎 NCC助長媒體壟斷勢力?

方文
2020/05/13
Spectr News Theme

台灣數位匯流網記者方文/分析報導

2012年有線電視全面數位化後,但有線電視至今仍被詬病的「萬年頻道表」、「頻位頻道僵化」還有待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大刀闊斧的變革!為何有線電視存在「頻位頻道僵化」被視為是主管機關NCC助長的產物?以下是《台灣數位匯流網TDC NEWS》追蹤系列報導。

240俱樂部 有線電視系統商保障收入

位於基本頻道區塊的前80頻位,這個被稱為萬年頻道表上實際約有50-60個頻道(扣除購物、無線必載、公廣集團、宗教等免費或支付上架費的頻道),根據立委陳歐珀等多位立委的臨時提案內容指出,有線電視系統商每月每戶支付240元給頻道商(240俱樂部)成員分食,年支付約86億元。

立委認為,新進頻道業者想投資內容吸引收視戶,但卻無法取得「萬年頻道」保障分潤。而形成長期被保護的收視模式,結果就容易產生劣幣逐良幣的現象。

根據Nielsen數據顯示,2019年有線電視廣告金額約170億元,市場人士推估基本頻道區塊的「萬年頻道」中的家族頻道(八大、TVBS、東森、緯來、三立與中天等)至少可以分食到85%的業務量,約144億的廣告預算會落到這些家族頻道中。如以8年計算,8年來至少有1,156億以上的廣告預算由這些頻道家族分食掉。其中以TVBS、東森與三立廣告量占比最高。

此外,這些基本頻道區塊的家族頻道(八大、TVBS、東森、緯來、三立與中天等),根據NCC資料、多系統商MSO及獨立系統採購方資料可推估,8年來(自2012年有線電視數位化之後),有線電視系統商一共支付給基本頻道區塊的頻道家族共約668至688億元。其中,東森、緯來與三立分食占比前三高。

NCC多不准頻道「動」

再來看看,長年以來,每逢有線電視系統商與頻道商發生授權爭議引發下架事件,NCC態度多以「維護消費者收視權益」為理由,要求業者不准下架。

然而,有線電視市場仍然有商業機制運作,尤其是數位化之後,已有上百個頻道流入市場,且也有新進的頻道可以替代,對於基本頻道區塊的異動,NCC若以舊思維「不准不賣」、「不准下架」與「不准不買」的立場,就無法帶動產業活化發展。

立委臨時提案內容更進一步指出,長期有線電視資源被少數頻道商聯合壟斷,新進頻道業者無法參與公平競爭,導致長期以來國內有線電視節目國際競爭力節節敗退,不只輸給韓國,連泰國也趕上台灣。

市場人士分析表示,由於有既有大餅可以分食,上架後就不會、不能被下架,頻道商對於要增加投資,去提升競爭優勢的危機意識就逐漸淡薄,因為即使不做好節目,依然可以持續保有豐厚的版權收入和廣告收入;至於其他新進頻道則因為看得到餅卻吃不到,也賺不到廣告費,因為卡不到好頻位,即使有意願投資,卻不見得上「前段」頻位,更別說會有獲利的機會。

市場人士分析,這就形成一個循環結果,不單是消費者不滿意現況,台灣製作的動能每況愈下,這種停滯且失衡的業界生態正是阻礙台灣電視產業發展的最大弊病。而這些弊病NCC卻視若無睹的話,就是助長壟斷勢力,更阻礙台灣電視產業的發展,也限縮觀眾選擇的權利,更與NCC促進產業發展的價值與設立初衷背道而馳。

 

圖片來源:取自pxfuel、TDC NEWS製作

更多台灣數位匯流網報導
【頻位頻道僵化】基本頻道三高、法規加深萬年頻道表
有線電視頻位頻道僵化 陳耀祥:努力朝區塊化邁進

【讀者投書】

台灣數位匯流網歡迎各界踴躍發聲,來稿請寄至tdcpress.com@gmail.com,並請附上姓名、聯絡方式、職業與簡介。本網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之權利,本網不支付稿酬,且文責自負。

【請標明原文出處與原始連結方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