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郭建宏:韓劇一集斥資逾2千萬 台劇一集縮水成70萬

蘇元和
2019/03/26
Spectr News Theme

文/蘇元和

身為映畫傳播負責人郭建宏,他如何引領傳播事業轉型改變?他又該如何在低迷多時的台劇市場找到一絲絲光亮?

以下是郭建宏的專訪摘要:

《台灣數位匯流網》問 (以下簡稱問)你有想過跟國際合作?

郭建宏答(以下簡稱答)映畫傳播跟國際平台合作當然好,但國際業者都會審慎評估,總之就是需要錢。

台灣劇的優勢就是小而美,但不能小到剩一粒米。舉以韓劇為例,2千多萬拍一集、一小時。台灣則是70萬拍一集、一小時台劇。

對照32年前,台劇是120萬拍一集、一小時,如今物價上漲這麼多,足見製作戲的資金已縮水非常多。

問:現在你帶領的映畫傳播如何轉變?

答:第一,走向國際是必要的路,所以寧願跟國際平台慢慢談,找到機會拍出好東西。第二,必須整合遊戲及其他企業,一起改變廣告模式。

遊戲產業像是《還願》為何瞬間可以爆紅?因為外國人喜歡台灣故事,為什麼電音三太子能夠紅到國際?因為外國人很喜歡我們台灣的人情味,我們可以靠著「情」這個東西走入國際。當你第一步走出去,你才會有下一步。一開始雖然不一定會賺錢,但至少會有名利,我很早就想走遊戲這塊了,像28年前電視劇《浴火鳳凰》的「嗶波」就是我創造出來的,後來,英國的兒童節目《天線寶寶》被很多台灣民眾說,四個「天線寶寶」根本就是台灣版的「嗶波」。《浴火鳳凰》當年也曾紅至日本、韓國。

以前我製作的《意難忘》在中國大陸央視多紅,最早在央視播出的《再見阿郎》以及在安徽台播出《娘家》,其收視效果不錯。

我認為,只要不牽涉到意識形態,其實中國政府審查不會很嚴格,不過那也已經十幾年前的事。現在執政黨與中國政府關係好與壞,都會影響到台劇出口中國大陸。台灣演藝界都會被政治議題牽扯到,這就是很麻煩的事。

話說回來,映畫也不能再想從電視台掙錢,因此要改變經營模式,我認為台灣的所有業者必須要去合作,才能共同賺錢。

我覺得傳統媒體跟台灣OTT業者都要重新思考經營模式,不能只靠廣告,現在廣告賣不好,外銷出不去,那業者要如何賺錢?網紅那麼容易,媒體那麼多,因此思考如何用其它行銷方式賺錢,這是目前頻道與內容提供者都要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Netflix在台灣市場也沒有表現很好,否則為何要與MOD合作,因為台灣人還沒有習慣透過付費收看影視內容。

但我認為數位匯流的潮流下,一定會有更多OTT進來,多平台進來,對影視從業人員一定是好的,台灣若能因而有機會拍出好的戲劇並登上國際平台,讓國際都看到台灣好的戲劇,有什麼不好?我們為何不借力使力?

我認為台灣要走出去一定要走台灣文化,而且要用新的思維拍戲。套一句鄭麗君部長講的一句話:「我們要以台灣的文化行銷,收視率才會好。」

 

圖片來源:取自各官網、TDC NEWS翻拍重製

更多台灣數位匯流網報導
【專訪】中國OTT登台?郭建宏:政府應要求自製比例活絡就業市場
【專訪】怕中國OTT登台?郭建宏:「怕什麼!台灣要怕的是產製不出好內容。」

【讀者投書】

台灣數位匯流網歡迎各界踴躍發聲,來稿請寄至tdcpress.com@gmail.com,並請附上姓名、聯絡方式、職業與簡介。本網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之權利,本網不支付稿酬,且文責自負。

【請標明原文出處與原始連結方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