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新顯學】區塊鏈顛覆台灣金融體系?陳恭:很難

台灣數位匯流網記者姜文/台北報導
談及區塊鍵BlockChain,或許應先說說比特幣。它雖說不是第一個虛擬貨幣,但從它的市場交易價值,由一開始的400兌1美元,到這兩年出現1兌20,000美元,市場交易熱度及區塊鍵相關的應用,各種投資、募資、採礦、發行、流通、交易所、幣託等,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一般人的視野。人們才漸次知悉,原來比特幣這類虛擬數位貨幣,便是區塊鍵的應用之一。
區塊鍵特性與發展 可望為台灣創造新景象?
基於網路資料的原始記錄、資料正確性認證、電腦資源利用、支付資料移轉成本,從而發展的網路通訊協定產出的原生型區塊鍵加密型貨幣(如:比特幣或以太幣),讓區塊鍵成為僅次於AI人工智慧的新顯學。
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可溯源、以及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等的功能,都讓人看見能應用在不同產業上的靈感和機會光點。更有積極的說法,利用國際在區塊鏈研究發展有限之際,介入其中以突破台灣所面臨的困境,創造新的景象。
十月底政治大學創新園區NCCU Innovation Hub日開幕,瞄準台灣在金融科技發展的潛力及擁有優異的科技人才,欲透過產學合作模式,為台灣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厚植競爭力。除了扮演政大產學合作的重要樞紐,更鏈結六大領航產業實驗室「IBM金融科技沙龍」、「REFINITIV金融大數據實驗室」、「Pepper Lab & IoT Robot Lab物聯網機器人創新實驗室」、「區塊鏈基地」、「MICxNCCU產業大數據研究中心」以及「沙盒實驗與監理科技辦公室」,提供多元服務,包含企業數位轉型、產學研發、法規諮詢、國際交流、新創事業輔導等等,這是全方位的創新創業平台。
陳恭率研究團隊 將區塊鏈應用物聯網、金融業務
政大特聘教授、身兼「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與智能合約應用實驗室執行長陳恭,近年來的研究領域為區塊鏈與社群大數據。他率領的區塊鏈研究團隊,所發展高效能的分散式共識演算法,已實現於以太坊區塊鏈平台中,可大幅提升區塊鏈上的交易速率,滿足實際商業應用需求。
此外,陳恭開發智能合約應用支援工具,降低區塊鏈使用者開發門檻,是國內少數從事區塊鏈研究的先驅之一。其運用概念性驗證,將區塊鏈應用於物聯網與金融業務,如智慧鎖的應用開發。
陳恭說起區塊鏈這個名詞聽起來很技術性,但功能上它就是比特幣的帳本,記錄在網路上發生過的每一筆比特幣支付交易,應用不僅限於金融保險業,甚至能協助音樂人設定公開透明的分潤公式,達到去中心化的新型態交易模式。
但國內對於新科技的著墨較為保守,不像國外許多金融產業都在內部設有相關的研究發展機構。雖然這兩年因為數位金融的興起,國內也有業者開始成立相關的FinTech單位,建議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業者都應該冷靜思考,多進行溝通與討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狀態及發展方式。
區塊鏈做出區隔性?陳恭:政府當領頭羊 帶動民間改變
陳恭認為,顛覆台灣金融體系是很難的,主管機關的保守保護心態,加上業界還是傾向穩定發展。不過如果要做出與有別於過往的區隔,陳恭建議,政府要做領頭羊,帶頭做一些實驗,這樣或許才能帶動民間一起做出改變。
圖片來源:TDC NEW翻拍重製
更多台灣數位匯流網報導
【區塊鏈新顯學】神化區塊鍵 杜宏毅:軸承的巨輪 不會停止向前滾動
【區塊鏈新顯學】從10,000比特幣兌換一個披薩 加密貨幣掀風潮
【讀者投書】
台灣數位匯流網歡迎各界踴躍發聲,來稿請寄至tdcpress.com@gmail.com,並請附上姓名、聯絡方式、職業與簡介。本網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之權利,本網不支付稿酬,且文責自負。
【請標明原文出處與原始連結方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