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憶寧:管制媒體 NCC就很難成為真正獨立機關

文/蘇元和
近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對外公布匯流時代傳播政策諮詢綠皮書,針對有線電視是否應朝開放平台化,而中華電信IPTV的MOD是否適合納入有廣法,甚至是衛星頻道未來是否不需NCC執照審核?以下是《台灣數位匯流網》專訪陳憶寧,第一手的問答實錄。
問:你擔任NCC委員期間,哪些政策是你堅持要推動?
答:我們是委員會制,所以,整個委員會是有集體的目標,個人倒沒有特別堅持的事。當然有委員是特別有使命感,但我倒是特別想要藉由這個位置了解台灣產業,藉由每一次與業者接觸的機會,了解產學落差,之後回學校可以幫助我的教學,這是我要做的事情。
還有,我一直覺得台灣的人才很多,所以電視新聞與戲劇絕對可以做到好看,政府與產業可以一起來想想如何可以有好看的新聞與戲劇。
當然另外一件事,大概是因為我是廣告系的背景,我總希望讓有線電視業者、頻道業者更自由。我的想法一直是管制越少,發展越好。
問:你怎麼看中華電信MOD去年推動的收視率分潤的做法?
答:我身為一個觀眾來講,我覺得MOD的內容是沒有變差,但好像也沒有變好,我自己接觸到一些國外的業者,他們會覺得說MOD這樣做反而讓國外業者在台灣活不下去。
若以NCC的立場來看,我會覺得說中華電信MOD做任何的改變,都應該要盡早告知主管機關,因為中華電信沒有提早溝通,反倒是我6月在外面聽到業者抱怨時才知道,但那時候完全來不及處理了,整件事情成為NCC與中華電信的危機。
另外,中華電信也沒有提早告訴消費者,造成NCC很大的困擾。話說回來,NCC也很難出來幫忙解決中華電信與頻道營運商的商業糾紛。但民眾的反彈絕對是要回到NCC的。
我只能說,如果MOD實施的收視率分潤制反而把好頻道趕走,壞頻道又下不來的話,這樣做也許是白費力氣,也增加各方不安。我認為,若中華電信事先跟NCC溝通也許大家可以商量出一個可以接受的新作法。反觀,凱擘申請頻道異動,是早早在事前告知NCC的。
問:關於匯流時代傳播政策諮詢文件 (綠皮書),其中,政策調整方向包括有線電視朝開放平台化,而屬於IPTV的MOD納入廣電三法的有廣法,你怎麼看?
答:我沒有參與這份綠皮書的太多討論,我會覺得匯流法沒有出來的時候,討論這些政策,可能仍是把業者框在一個傳統的框架中。
舉例說:把MOD放在裡面有廣法,但問題是有廣法就是一個很需要改革的法,把一個電信業者納入這個法裡面規管,我認為可能不好。我倒是建議政策調整應將有線電視朝向如MOD一樣以開放平台經營,朝向一起解管的方向邁進,IPTV 與Cable兩個平台公平競爭。
問:你認為,身為獨立機關的NCC,未來組織有調整的可能?
答:目前台灣的政治氛圍以及特殊的文化,NCC很難成為一個獨立機關,未來應思考與文化部、交通部之間的關係,是否有部分單位可以整合。
我認為傳統的媒體不需要管太多,但電信業者基於稀有頻率資源的獲得,還需要進行管制。
我也想建議,未來衛星頻道可以不需要NCC發照審核,先進國家是不會進行內容事業的審核發照的。且執行上非常浪費政府與業者的時間。內容處的官員素質非常高,但多在做換發執照等事務,這都在浪費行政成本也浪費人才。這些人才的背景倒應該去做些創意執行的事情。
未來NCC管的業務範圍若調整為技術與資源導向,像是頻譜與號碼,也比較可能是個獨立機關。坦白說,NCC沒辦法成為獨立機關是目前行政院的分工以及台灣的政治文化造成。
若文化難以改變,如果NCC要維持其獨立機關的身分,目前來看,若只著力於電信事業跟網際網路基礎建設等業務會比較妥當。若要監理媒體,政府機關與媒體的距離必須要保持妥適,但多大的距離是妥適的距離,這個是難有共識的。
圖片來源:TDC NEWS
延伸閱讀,看更多:
【專訪】任期最痛苦的事?陳憶寧: 「我不怕黑道,反而怕政治干預力!」
【讀者投書】
台灣數位匯流網歡迎各界踴躍發聲,來稿請寄至tdcpress.com@gmail.com,並請附上姓名、聯絡方式、職業與簡介。本網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之權利,本網不支付稿酬,且文責自負。
【請標明原文出處與原始連結方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