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憶寧:分組付費為有助產業的政策 但實施時代已過

蘇元和
2018/10/01
Spectr News Theme

文/蘇元和

繞著多元選擇付費機制(分組付費)問題,牽動著頻道業者生存機制,一直是備受各方討論,以下是專訪陳憶寧,取得第一手她的看法。

《台灣數位匯流網》問 (以下簡稱問):你過去在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時期都擔任過NCC委員,你認為NCC哪些政策對產業有助益?

陳憶寧答(以下簡稱答):分組付費從上一屆推動與討論,最重要的是拿掉上限600元的限制。另外,當有線電視完成全面數位化後,在2016年推出分組付費,似乎能提供觀眾一個多元的選擇。從傳播學者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問:最近,推動分組付費是否因有些原因,延遲了實施的時程?

答:對於推動分組付費政策,委員會已有共識。但我認為分組付費政策一定要有兩個考量,第一政府機關要真正了解消費者的需要,第二是一旦實施分組付費對產業的實際助益是什麼。

對於如何分組,以及最小包該包含甚麼內容,在會內已討論很久了。雖然政府對於基本上分組付費是有共識,但怎麼分是一個問題。當然這項政策基本上是照顧消費者需求,但若實施得好,也非常可能有助於產業發展,讓新的內容較容易被看見。

總而言之,分組付費要成功,必須是消費者、有線電視平台與衛星頻道業者都能接受。目前看來,既有的頻道業者對於分組付費政策有疑慮。我想,分組付費對於有線電視業者的影響還好,但對於提供內容的頻道業者影響較大。

問:從傳播角度看分組付費,你認為應該怎麼分?

答:我覺得NCC要更理解產業生態,所以若讓廣告業者、收視率調查公司、衛星頻道業者都能一起進來討論分組政策,可能會更理解產業邏輯。這些機構最清楚消費者怎麼看電視,知道廣告、金流與頻道之間的關係。

如果NCC不面對收視跟廣告這些問題,可能無法理解或是聽不進頻道業者的聲音,一味主張業者只要把內容做好就會有人看,其實這不見得是對的。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廣告大部分跑到網際網路上面去了,在這個狀況下堅持要去做分組付費,可能使得部分頻道業者受傷慘重,尤其是受傷的可能是小眾優質的頻道,如果這些頻道因此放到較差的收視區塊,或是以付費頻道包,那麼,頻道被收視戶看到機會更小,這些頻道在台灣就可能難以生存。

因此,如果分組付費政策下,政府的善意反而沒有達到把好的內容讓更多人看見的目標,無法把真正好的頻道留下來,這對台灣觀眾來講是不利的。

問:NCC討論推動分組付費,有聽取過收視率公司的意見?

答:我離開之前是沒有,離開之後我不曉得。

問:你怎麼看頻道區塊化?

答:我認為,頻道區塊化是一個很好的概念,但區塊化空間要大一點,比方說用0到99是一個新聞區塊,100到199是一個戲劇區塊來作頻道的區分,不要像現在的方式是以0-88的連續號碼標示頻道位置,現況下進行頻道區塊化政策,造成只要動一個號碼,被牽動的業者就會反彈,而我覺得這個反彈是有道理的。

假設有很好的新進業者想要進來基本包,區塊的空間很大,新進業者進來的空間就很大,業者就不一定要到付費包去,這對有線電視業者就有彈性。當區塊變大,一個頻道放在72或是79差別並不大,放到720跟799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我建議NCC放寬對頻位的管制。我了解凱擘很想讓好頻道進來,但受限於現在頻位非常緊,導致要上一個好的新頻道,就必須挪出一個舊頻道,而每一次變更的時候,還要經過委員會審查,有線電視業者的經營以此方式檢視,是過度管制。對於頻位的管制,NCC是否可以想想把區塊拉寬,尤其是有線電視已經數位化,把區塊拉寬不會是個問題。所以,我認為,分組付費可以把頻道區塊化一起討論。

問:你卸任前,分組付費的版本,有頻位區塊化的作法嗎?

答:曾經有些討論,但最後的版本中我沒有看到區塊化的執行改變,討論焦點在於頻道的性質,討論該有多少個新聞頻道,多少個兒童頻道,但這會引起有業者疑慮,如何或是為何在基本包。總之,我卸任前提出的版本中沒有考慮頻位區塊化的問題。

問:串流影音OTT(over-the-top)已經來了,許多頻道業者覺得分組付費已沒有實施的必要,你怎麼看?

答:分組付費實施上一定要很細緻,老實講現在大家看電視習慣,收看影音的習慣是已經很不一樣了。嚴格地說,我認為沒有實施分組付費的必要性。

如果從照顧消費者權益來看分組付費,有線電視要做分組付費的時代已過去了,因為我們在網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影音內容,且電視台的廣告以鳩大幅下滑,這個時機點還要去分組付費,許多頻道業者已經在思考是否就別玩了。

 

圖片來源:TDC NEWS

延伸閱讀,看更多:

【專訪】陳憶寧:管制有落差 NCC缺乏匯流法的概念

【專訪】陳憶寧:管制媒體 NCC就很難成為真正獨立機關

【讀者投書】

台灣數位匯流網歡迎各界踴躍發聲,來稿請寄至tdcpress.com@gmail.com,並請附上姓名、聯絡方式、職業與簡介。本網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之權利,本網不支付稿酬,且文責自負。

【請標明原文出處與原始連結方可轉載】